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

发布日期:2023-07-12 14:47:30   浏览量 :225
发布日期:2023-07-12 14:47:30  
225


能源转型的实质是各领域用能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调整、能源供需体系与巨量基础设施的升级转换。目前,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,能源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,化石能源占比高,化石能源基础设施存量大、新度高,能源转型发展面临任务重、时间短、成本高等多重挑战。


1. 能源体系规模大、减排任务重


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能源生产、转化、输配、供应体系,2020 年的能源生产总量为 4.08×109 tce、能源消费总量为 4.98×109 tce,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 25%;火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。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后期,短期内用能需求仍将持续增长。国内外多家机构的预测结果表明,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 2035 年前后达到峰值(约 5.7×109 tce)


在碳排放方面,美国的历史峰值为 5.7×109 t,欧盟的历史峰值为 4.4×109 t,而我国的碳排放峰值可能在 2030 年前突破 1.04×1010 t。由此可见,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碳减排任务艰巨且繁重。


2. 能源转型时间短


欧盟各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实现碳达峰,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也已在 2010 年左右实现碳达峰;按照全球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计算,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间隔多在 40~70 年,平均周期约为 50 年。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时间间隔仅为 30 年,在经济持续发展、用能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推动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将面临发展与减排的双重压力。


因此,在距实现碳达峰目标不足 10 年的情况下,亟需统筹短期和中长期发展,把握 “十四五”的窗口期、关键期,为实现短期达峰和中长期中和目标筑牢基础。


3. 能源转型成本高


根据测算,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总投入约为 136~300 万亿元,占到 2030 年前全球实现净零排放总投资成本的 1/3。能源转型成本高昂,在充分引入社会资本、最大化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来推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,更要妥善解决好化石能源基础设施搁浅带来的成本浪费问题。


例如,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煤电机组平均服役年限约为 40 年,目前正处于规模退役期,煤炭发展周期与低碳转型趋势具有一致性;我国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,煤电机组平均投运年限仅有 12 年, “一刀切”式的煤电机组退出机制会带来极大的资产搁浅成本。


为此,在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,既要防范以现实问题为借口的转型迟滞,更要防范不顾实际的转型冒进;应按照自身节奏有序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行动,稳妥处理好发展和减排、近期和中长期的关系,兼顾不同能源品种在不同阶段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,因地制宜,探索整体转型背景下能源转型路径的最优方案。

转型
能源
发展
我国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New Energy Design新能源公司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
手机号码:130000000
联系电话:020-000000
售后热线:000-000000
企业介绍
企业文化
可持续发展
服务保障
城市管网建设
村镇管网建设
分布式能源
撬装供气系统
企业动态
行业新闻
人才招聘
联系方式
Copyright©2023 XXXX有限公司版权有所